到訪次數 | 1099047 |
訂閱次數 | 1 |
文章總數 | 1476 |
今日文章 | 0 |
回應總數 | 4 |
今日回應 | 0 |
作者:趨勢科技雲端安全副總裁Dave Asprey
OpSource 被NTT集團底下的公司Dimension Data給收購了,真是個好消息。自從Treb Ryan在大約十年前成立OpSource這家管理服務供應商(MSP)以來,我就一直是他們的粉絲。Treb以前的公司 – SiteSmith,是Mark Andreesseen(Netscape的共同創辦人)的公司 – LoudCloud的主要競爭對手(LoudCloud後來變成Opsware,之後被惠普收購了)。我曾經認真在幫Exodus Communication研究如何收購SiteSmith,並且會很高興能完成這筆交易,如果不是AboveNet從半路殺出用天價收購的話。但我真的很喜歡Treb,因為他比我任何曾一同工作過的人都更加了解如何營運服務。
這就是為什麼OpSource會投資在建設比任何雲端公司都先進的網路虛擬化和資訊安全,造就他們與別人差異化的地方。他們還解決了營運問題。要解決Amazon網站上的一起突發事件很容易,但要7x24小時的去監控管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Treb也了解這一點,所以聘請了一堆我在Exodus Communications的同事跟其他人,推出了能夠吸引大客戶(像是acrobat.com)的管理服務。
多麼棒的OpSource團隊!幹得好。
同樣地,DiData做出了不起的決定。他們的CEO,Jere Brown在接受CRN採訪時表示,收購OpSource將有助於DiData銷售更多的服務和能夠脫離傳統的產品銷售。你或許會認為,如果你有一大群的軟體工程師和有著像DiData那樣龐大的預算,那你可以直接打造自己的雲端軟體,並且開始提供服務。
那你就錯了。在90年代後期,許多加值經銷商(Value-Added Reseller, VARs)想要開始做起管理服務供應商(MSP)的生意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大多數都失敗了,因為想要營運一個雲端服務跟寫軟體去自動化雲端服務是非常不同的。我們有看到一些例子用DevOps去混合上述兩者,但歷史告訴我們,它可能需要許多年才能從一個軟體和顧問公司轉型成一個成功而又能獲利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這就是為什麼DiData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去收購一家雲端服務供應商。
我在想是否每個系統整合商(SI)都會想要嘗試提供雲端服務。我希望不會,因為我不想看到他們重蹈90年代後期VAR轉型到MSP失敗的覆轍。比較合理的可能是由電信公司來提供雲端服務,但是說實話我也不大覺得這會成功,因為電信業者傳統上並沒有著墨在應用服務的營運。
OpSource團隊一定感到非常的興奮,能夠得到DiData的客戶群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事實上,CRN引用OpSource公司首席技術長,John Rowell的話,“Dimension Data得到了直線上升的服務成長。他們希望能夠進入雲端服務產業。他們希望加速他們的雲端策略,並且讓雲端服務可以提供給終端客戶。“
從企業的關係角度來看,Amazon Web Services遠遠落後於DiData。這絕對是雲端有趣的一周!
@原文出處:Big VARs vs. the Cloud: What Will Happen?
更多相關文 章,請按這裡按這裡
@延伸閱讀:
(如需有關趨勢科技和針對企業虛擬化和雲端環境設計的安全性,請參考我們的網站實體/虛擬/雲端伺服器安全防護 Deep Security,Worry Free SMB 雲端防護服務 歡迎試用)
私有雲實踐術:善用虛擬化讓趨勢科技機房搬家只停機 3 小時
研究報告指出:虛擬化雲端安全管理市場年成長率高達五成 趨勢科技位居市場領導地位
趨勢科技惡意程式防護閘道方案 Enterprise Security for Gateway 榮獲 SC Magazine 五顆星推薦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