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1M021的學習歷程檔案
      協作的、分享的、社群的知識管理中心
      • WePortfolio
      • 關於我
      • 生活札記
      • 生活歷程
      • 維基知識
      • 相簿
      • 資源中心
      • 登入
      • 訂閱
        • 訂閱此網誌
      • 分類
      • 統計資訊
        • 到訪次數19533
          訂閱次數1
          文章總數80
          今日文章0
          回應總數0
          今日回應0
      • 我教的課
      • 我修的課
      • 逐月回顧
        • 2011-10 (4)
        • 2011-09 (5)
        • 2011-06 (62)
        • 2011-04 (3)
        • 2011-03 (6)
      • 帳號:
      • 密碼:
      • <%INPUT_CAPTCHA%>
      • <%IMG_CAPTCHA%>
      • 最新回應
      • 最高人氣
        • 媒介雙元論 (216)
        • 使用與滿足理論 (193)
        • 效果論 (189)
        • 廣告媒體規劃第三週 (172)
        • 五大媒體現況 (171)
        • 廣告媒體規劃第4~6週 (170)
        • 媒介雙元論 (170)
        • CARAT & BRAIN (152)
        • 守法自律 (145)
        • 四月包容接納 (140)
      • 最多回應
      • 推薦網站
        • 後設認知
        • 後設認知或譯為元認知(Metacognition),這個名詞由Swartz及Perkins發明及定義。[1]即"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等各項)的思考。

          利用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用之於學習策略,讓學生瞭解是一種個人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象。到自己的思想模式之同時,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模式,從而達至效果的學習方法。

          後設認知可以分成兩大類:

          • 顯明的(explicit)
          • 隱藏的(implicit)

          約翰·弗拉維爾(John Flavell)被認為是「後設認知」理論的創立者,以及這個詞語的「始創人」。根據他的理論,「後設認知」可以分為「後設認知知識」及「後設認知經驗」或「後設認知規則」兩部份:

          1. 「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指在認知的過程(processes)裡所獲得的知識(acquired knowledge),亦即可用於控制認知過程的知識;
          2. 「後設認知經驗」或「後設認知規則」。

          而有關「後設認知知識」,弗拉維爾又再細分作三個分類:

          1. 個人變數的知識(knowledge of person variables)、
          2. 工作變數的知識(knowledge of task variables)及
          3. 策略變數的知識(knowledge of strategy variables)。

          後設認知這個概念對教學非常重要。唯有一個人瞭解到自己如何獲取一件新的知識,他才有能力把這個新的知識傳遞給其他人。

        • 檢舉不當內容

          • 引用(0) 2011-06-06 18:27




            引用:




        • 回應與討論